电影绿皮书与美国60年代的风尚

导读:“他以西装为盾牌,内心想法可能就像:我不在乎你们怎么看待我的肤色,我穿着考究且受过良好教育,你在一英里之外都能感受到我的好品味”。实际上,优雅得体的着装既是尊重他人的体现,又是焦虑不安者在精神上的庇护所,当然也不乏通过着装来对外展示穿着者良好的教养、审美品位及社会阶层等。但在电影《绿皮书》中,精致的着装却是电影主角表达情感与态度的方式,展现其低调外表下深沉的力量、高雅的品性、难得可贵的勇气及其人格魅力。

电影解析前言:

“谁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海明威

·南北战争与绿皮书旅行手册

整个电影故事的背景,可追溯至美国历史上发生的唯一一次内战——南北战争。参战双方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战争以南方联盟炮击萨姆特要塞为起点,最终以北方联邦胜利告终。战争之初,北方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战,但后来,却演变为一场消灭黑人奴隶制的革命战争。

南北战争在美国迈向现代化之路的进程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摧毁了黑暗的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的障碍,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稳定的基础。不过南北战争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当时林肯总统颁布了《解放宣言》,废除了南方的黑人奴隶制,但有色人种低人一等的观念仍未得到有效转变,黑人并没有获得和白人同等的权利,在南方仍一度遭受严重歧视。

所以在美国结束南北战争结束以后的一百多年来,在南方,白人和黑人之间,还存在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这种现象体现在越往南方走,情况就越为恶劣。比如:黑人不能在高级服装店试穿衣服,不能进高级餐厅就餐,甚至不能使用白人厕所等等。否则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冲突,严重到还会涉及到人身安全。而当时的《绿皮书》是黑人邮递员维克多·雨果·格林(Victor·H·Green)专为黑人旅行者所提供的旅行手册,从年至年间,每年更新一次。手册中详细记录了全美对黑人友善的地方,可以安全出入的餐厅,酒店,加油站,理发店、美容店、服装店等场所。当时大多数黑人都知道绿皮书,而这本小小的《绿皮书》也被称为“黑人旅行保命手册”,在年,这本小书的发行量甚至达到了万册。

电影解析细节:

影片开场,在科帕夜总会担任保安的托尼,靠着自己的小聪明将客人珍爱的帽子从女招待那里贿赂而来。等到老板一声令下冲向发生争执的客户时,无法克制自己的情绪的托尼又将对方的脸给打烂。不料科帕夜总会因重新装修,托尼和朋友们均面临失业两个月的困境,还有一家人需要照顾的托尼,顿时觉得压力倍增。被太太的弟弟拉去餐馆和胖子打赌吃热狗,一口气吃下26个热狗后赢得50美金,妻子感恩下个月房租有了着落。在结束唐·舍利博士的面试以后,又去典当了自己心爱的手表作为家庭生活开支,一个中年男人的窘迫,在电影的前十分钟内,被维果·莫特森(ViggoMortensen)演绎的十分真实而贴切,也为接下来的叙事埋下伏笔。

但导演在这短短的十分钟里所呈现的,还不止对托尼这一角色的刻画,还将当时美国社会背景下的阶级斗争本源和种族问题起源,在影片开端作了一个简短的暗示。

作为夜场安保主管的托尼身着黑领结花式塔士多礼服出场,可这一身精致的搭配并没有证明他的行为也相得益彰。而与此作为对比的,正是影片的第一个片段中所出现的老绅士。绅士在寄存自己的“祖传”礼帽时特别嘱托女招待务必小心保管。而就是这个细节,导演有意在向观众说明这样一位美国“老钱OldMoney”的教育正是传承了英国贵族阶层的着装礼仪。

在18世纪前,英国就在美国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英属北美殖民地,此后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以英国贵族为代表的新兴绅士阶层开始在地域化沟通,社会化沟通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当时的英国贵族急于寻求一种高尚可贵的精神文化,来反映英国社会的文明程度,以此来更好的地统治殖民地区的民众,加速其文化的影响力。代表英国贵族阶层的“绅士”文化的推行,让当时的社会阶级与个体身份产生链接(传记学鼻祖《富兰克林传》可以阅读相关历史背景)。

影片中所呈现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不仅种族之间的矛盾激化严重,社会阶层意识更为根深蒂固,美国白人上层人士以流淌着“英格兰母亲”的血液而自豪。而这也是为什么老绅士会把一顶代表着贵族穿着方式的礼帽看的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映射出这样家庭背景的人绝对是一位非常有社会地位的人物,为影片的所探讨的个体身份问题、社会阶层问题,种族问题奠定了基调。

托尼失业后,通过朋友的介绍,来到唐·舍利博士位于卡耐基音乐厅的办公室,应聘巡回演出的司机一职。前来应聘这一职位的人并不少,且都是西装革履领带加持,而托尼则衬衫西装随性为之,反复浆洗过的衬衫领子已经变形。而就在他进入唐的办公室后,他被眼前的室内装饰和摆件所吸引住。唐·舍利博士穿着丝质阿拉伯长袍(Djellada)走向托尼时,他看着眼前的黑人,神情又有些错愕!具有明显非洲裔黑人血统的唐·舍利,通过他的办公室装饰和自身穿搭,直接向托尼表明了自己身份的特殊性,但最重要的还有与托尼谈话时的那种“自信”。

唐向托尼陈述他在向唱片公司招募全纽约城最好的司机时,托尼的名字不止一次出现在名单上,并一致称赞托尼为“麻烦终结者”,这赢得了托尼的转身。不过他拒绝了为唐提供熨洗衣服,擦皮鞋等保姆式服务,阐述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并提出加薪的要求。

但“拒绝是合作的开始”!

在最开始巡演时,唐身着一套蓝绿色马海毛混丝绸的平驳领西装,修身剪裁的版型刚好符合其瘦高的身形。介于标准领和小方领之间的衬衫领型搭配温莎领结,在今天看来虽然商务范十足,却也是当时美国职场最正式的着装方式,不过这也与司机托尼、乐队其他成员的着装形成了恰当的对比。

出发之后,唐向托尼口述了工作期间的重要事项和日常安排。两个人在到达匹斯堡的酒店后,唐身着睡袍独自坐在阳台喝酒,这让托尼觉察到唐的高傲。镜头转向第一场音乐会开始前两人的争执,唐要求托尼更改名字以避免与权贵们谈话时尽显俗气,而这又让托尼感觉到自身尊严被冒犯,拒绝了唐的无礼要求。

身着塔士多Tuxedo礼服的唐在措辞严谨且庄重的介绍后,开始了他的演奏,优美的曲调赢得白人听众们的阵阵掌声,也让托尼刮目相看,在黑人侍从面前心生荣耀。与黑人侍从们打成一片后,托尼与他们玩起了赌钱游戏,在演出结束后被唐发现,这样的行为让唐觉得很不光荣,有失身份,托尼却一脸满不在乎地回应关他什么事。

“他们的出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你不一样!”唐回答说。

两个人在行程的起初虽然矛盾不断,但托尼在写给太太的第一封信中,称赞了唐根本不像黑人,他近乎天才般的钢琴演奏比自由女神像还要精彩瞩目。旅途中,两个人还会经常互相争执逞嘴能。托尼的小聪明虽并没有每次都能让他争得话语权,但托尼似乎也并没有将此放在心上。在看到合作方提供的钢琴并不是施坦威时,托尼用武力来为唐争取到最好的钢琴来为听众们演奏。(重视承诺是托尼获得好口碑的体现)

去往印第安纳州的路上,唐的这件爱格尔毛衫(ArgyleSweater)搭配衬衫领带来穿搭,正是当时在中产阶级群体中非常流行的常青藤风格(IvyStyle),传递着高等学府出身并受过精英教育的专业形象。即使在今天看来,这套搭配仍不失为都市休闲穿搭的选择。

而当托尼和唐到达印第安纳州以后,唐又体一套银灰色西装出现在观众眼前,影片播放至此。恰好到达整部片子的中间段,导演开始在此将种族之间的矛盾上升到暴力冲突上,之前的那些小打小闹,两个人的逞嘴能的场景开始切换到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冲突上。

但我想说的,却不止这些。

在年,约翰·肯尼迪(JohnF.Kennedy)当选为美国第35任美国总统,而彼时美国也迎来了二战后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物质大繁荣的阶段。经济的发展培育出了一大批中产阶级,对这一阶层身份的标榜直接促使着装礼仪(DressCode)的发展。但当时的美国职场男性着装风格仍是以“经典绅装”为最关键的元素——剪裁得体的西装被认为是中产阶级的精英们所必备的装扮,这些亦反映在展现当时社会现况的影视作品中。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制片人兼编剧的马修·韦纳(MatthewWeiner)所出品的《广告狂人》,剧中男主角唐·德雷伯(DonDraper)的装扮是当时纽约职场男性最具代表性的典范:长风衣外套或者是西服套装——单排两粒或三粒扣、厚垫肩、平驳领的款式设计,搭配6公分宽左右的领带,白色棉质的口袋巾。

而这就是当时典型的中产阶级职场着装风格。在这一时期,尽管西装的款式和剪裁并未有太大的变动,但是对面料的格纹和颜色的运用开始有了很明显的创新,当然这亦体现在《》系列电影和《绿皮书》等电影中的人物角色穿搭中。

另一方面,以约翰·肯尼迪(JohnF.Kennedy)总统本人成长过程中所实践的常青藤着装风格(IvyStyle),也是当时中产阶级的另一种主流着装风格。这种风格的命名,源起于年美国东北部八所顶尖大学: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乃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所组成的体育赛事联盟“常春藤联盟TheIvyLeague”。在联盟内的校园里,不仅培育着前途无量的年轻人,还生长出了名为常春藤风格(IvyStyle)的穿衣潮流——剪裁轻松的西服、卡其色裤子、乐福鞋和胶框眼镜。有时候为校园体育赛事准备的运动服如宽松的卫衣、棒球服、帆布鞋也会和前者搭配在一起,看上去漫不经心偏向运动风格,实际上却处处显示着这些未来精英们对生活的无限热情。(被欧洲人所鄙夷的皮鞋配白袜,便是常青藤风格的一种标志,此后这种皮鞋配白袜经过日本、韩国、港台再传播到内地,经过无数次粗暴性地模仿复制,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遍地开花。但这也成为了时至今日仍旧难以改观的,部分男士着装搭配的第一大重灾区。)

在《绿皮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唐对于常青藤着装风格(IvyStyle)的穿搭实际上是贯穿电影始末的。除了上面说到的爱格尔毛衫(ArgyleSweater)还有V领橘色针织衫等,但这一切都在表明唐对于自我身份和社会阶层的定义——精英阶层。

在化解了酒吧冲突危机,完成第二天的演出后,两个人再次上路,却没想到车子在一片农田间抛锚。唐下车后与正在田间耕作的黑人农民对视时,他的着装作为重要的影片“角色”在此揭示着人物心理的变化、推动剧情的发展,成为电影中的“良苦用心”之处。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套布雷泽Blazer西装搭配结合白人司机开车门,黑人农民们停下手中的工作望向唐,这其中双方之间的所见所想恐怕是极为复杂又难以言表的。

越往南就越危险,也越需要勇气!而勇气是没办法说清楚的。

到达北卡莱罗纳州的乡村别墅进行表演,活动主办方客气地向嘉宾们介绍唐以及伙伴们,但在晚宴上却用“炸鸡”来讽刺唐。在这里身着黑色塔士多礼服套装,而宾客们则是白色塔士多上衣搭配黑色礼服裤,也被称为夏季塔士多礼服套装。

“中产阶级称塔士多(Tuxedo),不过这样的称谓在上层人士看来都是缺乏文化的表现,上层人士称其为晚餐服(DinnerJacket、DressLounge),更高级的称谓叫黑领结(BlackTie)。”

————保罗·福塞《格调》

在当时的美国,礼服是上层社会的身份象征、社交名片,传承着代表英国贵族精神的礼节。从巡演开始的第一场音乐会,唐身着无尾塔士多黑领结礼服(BlackTie),到巡演的最后一场音乐会身着燕尾服白领结(WhiteTie)。导演还在中间取景了观众们穿着礼服场景的变化,从黑色塔式多礼服、夏季塔式多礼服、燕尾服等。这些改变一方面可以反映唐所到之处的社会状况、宾客们的文化素养、财富阶级等(越往南方其民众的着装方式也愈为保守);同时,这种凸显男士着装最高社交级别的礼服,也在向观众说明男主的事业成就和所从事的行业高雅的程度,间接呈现当时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畸形”的程度。

(唐最后一场表演,从路演开始的BlackTie换成礼服等级最高的WhiteTie,男主深知之间的差别。越南方越有严格而保守的着装规范。在旧时最高等级的会议和晚宴场合,服务生才会穿blacktie,而宾客必须身着whitetie。可参见唐顿庄园(DowntownAbbey)S3E2,贵族老太太因为儿子错穿了blacktie而误以为他是服务生。)

唐顿庄园的误解

普先生的视频

·57播放

这其中的天差地别甚至严重到,可以把从事高雅艺术的演奏者和表演本身分开来对待。良好教养和对礼节的遵循并不能完全赢得白人的尊重,他们更重视因肤色所带来的种族差异。

唐在西装定制店的遭遇恰好说明了这一切。他看中西装店橱窗里所陈列的套装成衣,正在犹豫要不要进去的时候,托尼直接推开门进店,而店里的裁缝见到要试衣的是个黑人,脸上的热情立马消失,转而将唐手中的衣服收回。托尼这才明白为什么唐会在店前驻足良久却不进来。而就在当晚,唐所演奏的音乐中明显带有一些愤怒的情绪在其中。

导演对整部电影的情节安排有张有弛,它的温度体现在不过度聚焦于种族矛盾,更重视两人旅途中所建立起来的友谊。

在整部电影中,唐最为出色的休闲穿搭应该是那件贴袋设计的休闲格纹西装夹克搭配姜黄色中高领毛衣,这与刚进入秋天的户外环境完美相衬,色调温暖又契合托尼写给妻子的情话。一字型白色的口袋巾使整个搭配的品位体现在细节上。虽然这套搭配在如今看来非常复古,但在当时的美国社会,这是走在时尚潮流之列的穿搭。而托尼的长袖polo衫,如今已经并不受男士们待见,但仍然不失为搭配的利器。

在巡演的最后一场音乐会上,唐身着最高规格的燕尾服白领结(WhiteTie)出场,但依然没有赢得餐厅经理的尊重,面对不公平的的对待,他和托尼选择拒绝为来宾们演奏,这也导致整个巡演之旅并没有以“完美”结尾。但那一刻,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唐内心深处对于自我身份的尊重、对友谊的敬重、对种族差异所带来歧视,给予无声对抗。

结语:

《绿皮书》是由彼得·法拉利(PeterFarrelly)执导,维果·莫特森(ViggoMortensen)、马赫沙拉·阿里(MahershalaAli)所主演的剧情片。该片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种族运动最高潮的时期,穷困落魄的白人保镖托尼·利普(TonyLip)被聘用为世界上优秀的爵士钢琴家唐·舍利(DonShirley)博士的司机,开车护送他去美国种族隔离最严重的南方地区巡回演出的故事。在为期两个月的巡演中,俩人在旅途中遭遇了各种麻烦,但正是这些麻烦的解决,让两人之间的分歧得以和解。在跨越种族、阶级之后收获了温暖人心的友谊。该片成功获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而担任《绿皮书》服装设计工作的则是好莱坞著名服装设计师贝特丝·海曼(BetsyHeimann)。

这部电影的绝大部分场景虽然发生在唐·雪利博士南部巡演的路上,颇有些公路电影的特点,但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在整个电影的叙事又缺乏围绕着“路”这一特定场合的讲述。因此解析这部电影的服装穿搭时,仍以电影叙事时间为主线,以人物角色及其性格为出发点,结合了美国上个世纪六十年的着装风尚。

整部电影在遵循着装规则的基础上,对人物角色形象的塑造分毫不差,甚至十分到位!服装设计师贝特丝·海曼(BetsyHeimann)曾这样阐述过唐在整部电影中的着装搭配,“他以西装为盾牌,内心想法可能就像:我不在乎你们怎么看待我的肤色,我穿着考究且受过良好教育,你在一英里之外都能感受到我的好品味”。

实际上这也是一部对当下的经典男装穿搭有着深刻启发的电影。

在影片中,唐的整体穿搭,无论是礼服、西装套装、还是高领毛衣,即使回望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还是如今看来。每位观众们看到都会是一个“通过服装穿搭来达情感和态度”的唐·舍利博士。他在整个旅途中,无论遭受何种不公平、不合礼(理)、不合情的对待,都努力保持着自己的品位与尊严。高雅得体的着装不仅仅是自我的身份象征,同时也是唐捍卫自我尊严的武器。

唐的穿着打扮和举止行为,很好的证明了一句老话——礼仪造就绅士(Mannersmakethegentleman),而我在此还要加上一句“Clothesmakethhalf穿着决定一半“当没人重视你的时候,那就先自己重视自己。如何华丽隆重都不会过分(Youneverdresstoowell),那是尊重自我的表现。

之所以长篇大论这部电影,是因为这部电影更多用“服装语言”传达了导演想要表达却没有说的很多话。人与自身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文:普先生;图:来自电影《绿皮书》截图;(文中部分意见参考电影主创团队札记)

谈谈电影《教父》的服装穿搭解析

再谈定制:全定制Bespoke溯源及现代化的探讨

定制一套西装,却不知道该如何选西装面料?

如何选择一家靠谱且口碑好的西装定制店?

和你的裁缝做朋友,但他必须适合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25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