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高棟,坐标栃木県小山市。天然纤维和皮革一直以来都是我购物的首选对象,我对合成纤维材料和皮革总会有一些抵触,可目前运动鞋行业弃用动物皮革已经成为了全球性趋势。为了对再生材料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知,我网购了一双由TOMORROWLAND别注的StanSmith,这双鞋使用了再生的PRIMEGREEN材料,如果光是用肉眼来看的话难免不会有一些错觉,很难相信这是再生材料,纹理真的很像动物皮革。
这双StanSmith的生产地为印度,鞋子的整体完成度很高,没有出现量产运动鞋常见的鞋头上翘问题。我购买过许多跟网球运动相关的衣物,其中包括大量的Lacoste和FredPerry的Polo衫,可网球鞋我却买的很少,上一次购买StanSmith应该是在10几年前,当时的穿着感受也都忘的差不多了。今天正好要为东京的一家商社去送一些食品的样品,由于赶上周末就不需要严肃着装,顺便感受下这双StanSmith的实穿效果。
一路从家走到小山车站后在便利店7-11中买了一份早餐,我其实不太喜欢穿新衣或新鞋出门,衣物和使用者之间也需要互相磨合,我一般买了新衣服也都会在家中先穿一段时间后再穿出门,哪怕是西装的套装也是如此,这个习惯已经养成了很多年。StanSmith穿着很舒服,但由于鞋子是新的还是会有些不自在,而且会时不时地忍不住低头去看鞋子穿在脚上的状态,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有这种心理,人们总想确认新买的衣物跟自己到底合适不合适。
今天我穿了一条腰很细但腿部轮廓很宽松的西裤,使用了WilliamHalstead的马海毛混纺布料,原本这就是一条为了穿运动鞋而企画出的日常西裤,这条西裤的企画人是我最喜欢的岩谷先生,衬衫也出自岩谷先生之手,均购于TOMORROWLAND。生火腿卷是我最近的定番早餐,其中橄榄油和起司的份量都恰到好处,不会感到特别油腻,觉得很适合当早餐,我认为欧洲的生火腿今后会大量走入亚洲家庭,现在还不是生火腿食品市场最繁荣的时刻。
乘新干线到东京之后有跟商社的领导们见面,其中有位领导建议我跟她一起去用个午餐。当对方问我吃什么好时?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御徒町的一家由中国北方人经营的羊肉料理餐厅,具体来说就是一家东北餐厅,叫做羊香味坊,今天招待我的领导出身自大连,我在中国的家也是位于大连,可以说彼此都对东北的饮食文化很了解。这家餐厅还有在电视剧《孤独的美食家》中登过场,只不过剧中的很多味觉偏好都更倾向于日本人,虽然这是一家东北餐厅,但不一定口味会符合中国人的偏好,尤其是出身自中国东北的客人。
羊香味坊的店内会放置大量的葡萄酒,而实际上在中国东北最受人们欢迎的餐酒是啤酒。我一般要是在东北生活的话,性格也跟在日本生活时完全不同,不会处处显得那么斯文,说话的音量也会自然的提高很多分贝,熟悉我日常状态的一众友人早已习以为常了,他们会觉得这才是我。其实在第三文化家庭中长大的小孩会因为父母的文化背景而自然而然的拥有至少两种文化视角的味觉认知,我们这个人群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判断出中国人喜欢的日本料理和日本人喜欢的中国料理之间有什么区别。
羊香味坊里面的桌子都比较小,对于在东京生活和工作的人来说小桌子是一种合理利用空间的表现,同时也比较惬意,能够达到增进用餐者彼此之间的友情。可要在中国东北的话,这种小桌子会让我非常不自在,我会觉得做什么都施展不开,无法跟共同用餐的对方去比拼各自喝下的啤酒数量,大桌子方能一目了然地看出谁更能喝,因为在东北彼此都喝得很多很尽兴是一种感情到位的表现,你最好的情感表述就是喝下更多的酒,这也是一种文化和礼貌。
商社的领导在停完车后就很自然地坐在了我的对面,其实她还有另一个身份就是我的母亲。我们平时见面的机会不多,她和我的父亲一般都在东京居住,但我很喜欢跟她一起用餐,无论是一起去有星星的法国名门FineDining餐厅还是很寻常的下町居酒屋她都表现得优雅自然、大方得体,不受任何场合场景的限制和影响。她拥有着良好的出身和家庭教育,但她从不会给人浮夸刻意的印象,她的情商很高,处理起家庭和工作上的事情都游刃有余,当然她也不太习惯我在外面称她为母亲,因为她的很多友人至今都不太相信她有我这么大的儿子。
羊香味坊墙上的菜牌以酒水和羊肉料理为主,从菜牌的设置上可以看出这家其实是以居酒屋模式为主,通常的中华料理都是以套餐为核心业务,大家可以回顾《横滨中华街的另一个中华》。羊肉也分很多种类,羊香味坊所用的是羔羊肉,而羔羊肉的特点就是几乎没什么羊膻味,羊肉在日本的普及程度并不是很高,不像牛肉或猪肉那么常见,一般在超市中售卖的也多是羔羊肉,数量也极其有限,主要原因就在于日本国民对于羊膻味很难接受。
菜单上的羊肉均是羊羔肉,其实我个人如果吃羊的话更喜欢阉割后的公羊,也是羯羊,在羊羔期就进行阉割,一般在3-4岁时就很适合食用,也没什么羊膻味。再就是比较中意羯羊的肉丝纤维在咀嚼过程中的口感呈现,丰富且层次分明。羊膻味其实可以理解为是羊在进行交配后体内所形成的激素味道,牛和猪也是如此,其实就连鸡鸭等禽类也适用于这个逻辑,所以食肉时,未经交配的雌性、幼崽、阉割后的雄性的口感为最佳,食材足够好的话也不用添加太多的调味料。
母亲跟我都有注意到羊香味坊的客人多以日本客人为主,可能当天在店内的客人中唯一会讲中文的就是我们母子,并且母亲觉得这家店在下町居酒屋中并不算很便宜。“下町”是指一般平民百姓居住的区域,这是一个过去的城市居住人群所在地的区分概念,居酒屋就算是下町文化的最好体现,事实上现在的下町居酒屋这个概念已变得名存实亡,我小时候去的那种由一家人共同经营的下町居酒屋已经越来越少,现在的日本居酒屋更像是7-11或星巴克,一切都呈现着标准化和模式化,人情味是少之又少。
羊香味坊上菜的速度很快,干豆腐丝和土豆丝在东北是最常见的家常菜,也属于是预制菜。很多东北凉拌菜都起源自山东,因为闯关东移民潮中大多数东北人都是山东人的后裔,凉拌菜能够在东北盛行的原因是易于保存,再加上早期东北原住民满族人的菜谱中凉拌菜也很多。白山黑水是龙兴之地,当年满人的军队攻入山海关坐拥北京城后也将东北的一些饮食习惯和人文习惯普及到了全国,比如现代普通话的的源流就是北方官话,这其中就包含北京官话和东北官话,语言学上两者属于近亲。
羊肉烧卖和羊肉串算是羊香味坊的人气料理,北方的气候寒冷,尤其是东北,零下10度属于是很平常的气温,而肉食可以增加脂肪储备和抵御严寒,再加上有肉馅的面食都可以在冬天长期保存。我曾听长辈讲过,过去家中的院内会有一个独立屋子,每到冬天就会投入使用,里面装的就是数不清的饺子,家中的伙计一般会在工作前煮上一盘,家人们也从不在意大家有多吃少吃,因为对自家的伙计越好,你在外的商誉就会越好,不去计较太多就是过去北方世家大族的共通之处,同时也是一种软实力的象征。
羊香味坊的烧卖看着不太像我比较熟悉的东北烧卖,首先皮很薄,再者就是肉与皮之间的通透度看着很美观,这一点还有些类似广东的点心,而烧卖的大小却又很接近西北烧卖。其实在东北比较盛行的是猪肉烧卖,牛羊肉烧卖一般只能在回民群体经营的餐厅中见到,从我个人视角来看羊香味坊的羊肉烧卖更近似于西北烧卖和广东点心的一种融合产物,并且这份羊肉烧卖的外形会很受日本国民的喜欢,大家会认为这是一种精致中华料理的体现。
羊肉串对于中国人来讲应该是最熟悉不过的日常烧烤了,羊香味坊最有名的就是羊肉串的五本套餐了,也就是五串套餐,里面包含羔羊肩肉、颈肉、臀肉和肝脏。但羊香味坊的羊肉串外形在我看来更像是烧鸟的另一种呈现,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讲可能看着很新鲜,但我觉得大家都还是更熟悉平常吃的中国羊肉串,并且中国人普遍对于烤羊肝比较陌生,一般都会更熟悉羊杂汤或烤羊腰,倒是日本人很喜欢食用动物的肝脏,很多在日本盛行的中华料理也都会包含动物的肝脏部位。
菜几乎都上来了,母亲和我都一致认为这家店真的就是针对日本客人进行的出品,每道菜的份量也都很少。如果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客人来店的话,一定不会对这个菜量满意的。大家可能会觉得菜量少是日本饮食文化的一个特点,实际上并非如此,哪怕在一个很寻常不过的牛肉饭餐厅中,份量也会有普通、大、超大等不同的设定,能吃多少真的取决于个人的饭量,包括很多餐厅都有放题模式,也就是没有限制的自助餐模式。
母亲觉得羊香味坊的水饺很像是个笑话,因为份量真的太小了,她表示这应该是她生平见过的最小水饺了,可能我在拍照时无意间还将这份水饺放大了许多,现场看的话确实非常小。而且这一份就要日元,母亲和我都觉得卖得很贵,一般在日本随处可见的煎饺都不会卖到这么贵。羊肉的平均成本高于猪肉也是个事实,但也不至于如此,其实大部分日本人在人生中只听过水饺却没有真正吃过和见过,大家都还是更熟悉煎饺。
羊香味坊的水饺馅料在入口后会有些甘甜的回味和芳香,一般东北的羊肉水饺都不会有这种感觉,我感觉真正的中国北方人不会吃的很习惯,这种甘甜和芳香倒是能让广东人或日本人吃得很满意。所以“好吃”这种感触,真的是会因为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如果用我的日本视角来看的话,这份水饺让人充满着惊喜与期待,入口后的味道感触也会深刻难忘。可如果是从中国视角出发的话,结果会完全不同。
羊肉烧卖馅料的盐度和甜度的平衡掌握得很好,皮的薄度不仅美观,跟馅料结合在一起的口感也十分有层次,我觉得这份烧卖会让中日两国人都非常满意,同时也不会受到中国南北方地域文化和饮食口味偏好的限制,属于是一种广泛认知中的好吃感触。母亲也觉得烧卖很好吃,我们有再点了一份。再就是羊香味坊的蘸料很棒,属于是通用的蘸料,烧卖、水饺、煎饺都建议使用这份蘸料。
羊香味坊的煎饺跟水饺一样都非常小,煎饺处理得也不太好,有粘连在一起。母亲还说让我拍那些没有粘连在一起的煎饺,看着稍微美观一点。她知道我的专栏有很多人看,这就是她善解人意的地方,处处都会给人方便,不会去揭人的短处。其实我也会有她这种心理,只不过我觉得一家很有自信和注重声誉的好店不应该担心来自任何角度和声音的质疑,况且我这也不是质疑,而是客观事实的陈述罢了。
羊肉串的五本套餐在刚刚吃得比较匆忙,我又点了四串羔羊肩肉来细细尝一下。首先一般羊肉串最常用的部位是羊腿肉,肩肉要比腿肉嫩很多,羊香味坊还使用的是羔羊肉,所以嫩度高是这里羊肉串的主要特点,需要慢慢吃才能接收到羊香味坊所想要传递的所有信号,这跟中国人对羊肉串的定义完全不同。我觉得中国烧烤店中的羊肉串更像是酒水与欢乐的媒介,尤其是在东北,大家吃的不是串,而是这种愉悦的氛围,喝的也不是酒,而是哥们之间的情谊。
两个彼此之间都很熟悉的友人聚在一起吃串喝酒在东北叫做兄弟情深。可如果是刚刚相识的两个人在一起吃串喝酒的话,这就有可能会上升到社会方方面面,此时看的就是你日常所积累的为人处事之道和待人接物的方式方法了。还有人说东北人的江湖气很重,可我觉得很多人都没理解“江湖”到底是个什么地方?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时你觉得你退出了江湖,但其实你没有,你只是踏入了另一个江湖。
母亲觉得我吃饭的时候很认真,她挺喜欢看我工作时的样子,但她也不太理解我到这里来取材的意义是什么?同时我也能看出她对这家餐厅并不是很满意。《孤独的美食家》中对羊香味坊的味觉感触所描述的一切都十分精准,只不过这个“精准”只能符合日本国民的偏好,并不适用于所有市场。如果你去过一些里面所介绍的店,而你感觉到不好吃的话也属于正常,因为文化视角和饮食习惯完全不同。
今天在东京穿了一天由PRIMEGREEN材料制成的StanSmith回到小山后,我发现动物皮革跟这种近似动物皮革的合成纤维相比较就显得没那么大的竞争优势了。首先动物皮革会在鞋子上脚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褶痕,而合成纤维则完全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几乎没什么褶痕。这种材质的鞋子也不需要复杂的护理,脏的时候简单擦一下应该就可以了,有时想想自己在过去花过大价钱去买手工制作的网球鞋也显得不那么有价值了。
StanSmith的发售量达到0万双以上,这个数据有经过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虽然我不太可能会购买绿色后跟的经典StanSmith,TOMORROWLAND别注的StanSmith在颜色上的配置倒是让我很满意,由于担心以后再难买到这个系列的产品,我即刻有下第二双订单,是的!我经常会买一模一样的产品,《编辑的衣橱》将在下周回归,我将跟大家分享一下持续购买一样的产品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