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50年代出生的女同志,都会有一种织毛衣的情结。因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人们的生活拮据,穿的都是自己手工编织的毛衣毛裤。会编织是每个女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如今,市场上丰富的什么都有,但是我也不会忘记当年织毛衣的心情,回想起来还有些有趣的故事。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我在大众机械厂当工人,有了些收入之后,除了吃饭,就是把钱攒起来,5元7元逐渐多起来,在够了50元钱时,就可以用来买毛线织毛衣了。那多买毛线要用供应的号来买毛线,我织的第一件毛衣是用两张供应卷买的一斤天蓝色的毛纯毛线,是给小弟织的。当年,在山西矿业学院当教授的父亲与母亲和妹妹弟弟,因备战备荒的政策被下放到了霍县的一个农村,只有我与上初中的大妹留在了太原。我织好了后去农村探亲。寒冷的冬天,大雪纷飞,捡来的玉米杆不够烧,冰冷的窑洞中只有炕上有一丝温暖,当小弟穿上我织的毛衣后,高兴地直跳,在土炕上翻了好几个跟头,欢乐的笑声融化了窗户上的冰霜。回到太原后,我把每个月工厂发的线手套攒够7副就开拆了,把线一点一点绕起来,再掺一股白线,给父母每人织条线裤。等到他们落实政策回到山西矿院正常工作后,我编织的技术相当高了,承揽了全家人的毛衣毛裤的编织,深深懂得了父母亲生活的不易,主动为他们分忧。
我与弟媳和她女儿春节照穿手织毛衣
到了80年代,人们的工资逐步提高,市场上的毛线品种多了起来,再也不用供应,大多数人家有了钱还会买毛线来织,每人都有两三套毛衣毛裤,有粗线细线的。有织平针,加厚元宝针,还有带扭麻花或方格图案的。每年过完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铸造车间必须开大会,女同胞在开会之前,都会叽叽喳喳地说话,显摆自己织的新毛衣。记的有一年,我买了两斤墨绿色的天津抵羊牌的纯毛线,织了一件扭麻花带菱形块图案的大毛外套,配穿了条细腿小喇叭牛仔裤,又穿了一双白色运动鞋,加上高挑的身材,走在大街上非常自豪,相当自信,也有一些回头率。
三年大专毕业后,有一天,别人给我介绍了个对象,他当兵六年刚转业不久,在省直机关工作,还是个党员。特别有趣有缘份的是,他曾当的是高炮兵,在部队上操作使用的正是我厂生产的高炮指挥议。见面后我仔细观查他,除了身旧军装外,穿的都是部队上发的绒衣绒裤,弟兄三个还有个妹妹上中学,家中比较困难。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一件崭新的银灰色毛衣织好试穿时,我们也水道渠成的结婚了。第二年女儿出生,有一次,父亲出差去北京开高校教材工作会议,回来时买了一斤大红毛线送给我。我喜出望外,赶紧给女儿织了一件带帽子的毛外套,跟童话里的小红帽一样,女儿很喜欢,我扮演大灰狼追逐她,她大喊:“救命”叫他爸救她,笑声朗朗,仿佛就在昨天。年,女儿考上了内蒙古师范大学远去,我又给她织了件纯毛棒针厚毛衣,她一直穿到四年大学毕业。前两年又流行织帽子,我也不甘落后,买了各种颜色的马海毛来织,织好后送亲戚送同学送朋友,连接了亲情和友精。有一种爱,不需要说出来,它可以是种默默行动,我爰父母,我爰妹妹弟弟,我爱爱人,我爱女儿,爱朋友……我把我的爱织入了每一针每一行,每一件毛衣毛裤和帽子之中。尊老爰幼,孝敬父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
当兵六年的转业军人成了我爱人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一年一个台阶步步高,人们不再费劳费心费时织毛衣。市场上色彩艳丽的羊毛衫,羊绒衫厚的薄的应有尽有,玲琅滿目,比手工织的柔软还漂亮,尤其年轻人赶时髦不断买,今天流行乞丐毛衣,明天流行长过膝的毛外套,后天流行绣花的……80后的女儿总爱买,看到她从柜子里又挑了几件不要的甩给我,我无语她不会理解当年织毛衣的情结。这就是代沟,我把她不要的洗干净整理好,捐赠到爱心箱里去,给需要的人带去温暖,愿爱心传送到远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