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条围巾织出山区儿童温暖年

02:38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李超)“第一针不织、第二针绕、两针并一针、最后一针直接织……”在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龙桥村党群服务中心内,37岁的王莹莹一边织着围巾,一边回忆着跟随志愿者们学到的针织技巧。休息时,王莹莹环顾着将四面墙挂着的满满当当的13面锦旗,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这些锦旗均来自甘肃临潭县羊永镇拉布村小学、榆中县红土坡小学等西部学校。当地孩子们都收到过志愿者们送出的过冬棉衣、手织围巾等爱心物资。年,王莹莹跟着丈夫来到盛泽,从事纺织品销售工作,她在这里扎下了根。年,她加入了绸都盛泽志愿者协会。

“帮助别人是我最大的快乐。”

早在年,志愿者们就组织当地居民捐赠服装,向大凉山的留守儿童们捐赠了7吨重的爱心冬衣。此后数年内,志愿者们每年都会发起各式各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年,该志愿者服务队正式更名为绸都盛泽志愿者协会。目前,该协会共有余名志愿者。

最开始,他们也遇到不少困难。团队将爱心物资送到西部的运费就要多元。那时,王莹莹等几位“主力”每月工资不足元。物流公司在听说车上装的是运往西部的爱心物资后,主动提出每趟只收元成本价。

志愿者们东拼西凑,才顺利将物资发出。后来,该志愿者协会的队伍不断壮大。在好心人士的支持下,如今,他们也不再为运费发愁。她觉得,协会有更多的“余力”为孩子们做更多的事情。

就这样,她想到了为孩子们亲手编织围巾。“要亲手织围巾,这样才能让孩子们体会到我们的爱和温暖。”

在王莹莹看来,亲手制成的围巾,不仅仅是一件保暖品,更是志愿者们对于每位留守儿童的关爱与呵护。

在志愿者协会,许多志愿者从来没有织过围巾。大伙儿心里犯嘀咕:“我从来没有碰过针线,真的能织出一条围巾吗?”

35岁的余桂芬是江西人。年,她来到盛泽打工。年,余桂芬加入了志愿者协会。18岁时,她就学会了织围巾这门手艺。

余桂芬织围巾的技巧采用的是“渔网针”,该样式又叫作“双渔网”。余桂芬说,“双渔网”样式的围巾柔软舒适,兼具保暖性和透气性。她主动提出教志愿者们织围巾。王莹莹成为余桂芬的第一个“徒弟”。

“一行是16针,每4针为一组……”余桂芬讲出了织围巾的心得。在余桂芬的指导下,王莹莹进步飞快,5个多小时就织成了一条围巾。

余桂芬的孩子也在上小学。她还用孩子做起试验,以将围巾的长短、大小调整到最适宜小孩佩戴的程度。“太短了,孩子们围起来会感觉冷;太长了也不行,那样孩子们走起路来会感觉重。”在不断地调整后,余桂芬发现,围巾长度为1.55米时效果最佳。

如今,余桂芬织爱心围巾已经织了三年,连她自己都数不清到底织过多少围巾了。“反正有空就织,一天最多的时候可以织两条。”每当孩子写作业时,余桂芬一边在旁边陪着儿子,一边织围巾。

许多次,儿子都希望妈妈能为自己也织一条围巾。但直到今天,他的愿望依旧没有实现。每一次,余桂芬都告诉儿子:“下一条给你吧,这一条别的小朋友更需要。”

40岁的毛碧叶是温州人。年,她来到盛泽做石材生意。平日里,她一边经营店铺,一边织围巾。如今,她已经织了多条。每当生意清闲时,旁边店铺的店主也会帮助毛碧叶一起织围巾:“我真没有想到,自己做的一件小事也可以带动身边的人。”

36岁的李海霞从事服装生意,她来到盛泽有十几年了。李海霞介绍,每一位志愿者亲手织就的围巾都是由个人买线、编织。因此,围巾的样式、款式都各有不同。她最喜欢的颜色是中国红:“这样的颜色好看大方,男娃娃和女娃娃都适合穿戴。”

让李海霞感到最开心的是,在她从事志愿服务后,儿子也渐渐懂事。不久前,刚读小学的儿子就迫不及待地参加志愿活动,与李海霞一起在清晨为清洁工等送豆浆、送早餐:“那一刻,我成为儿子的榜样,我也很有成就感。”

龙桥村村委书记王益良是绸都志愿者协会的“铁杆粉丝”。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活动中,志愿者们帮助村里清理垃圾、为村民们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

后来,王益良发现协会还没有一间像样的活动场所,他就主动腾出了龙桥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一间办公室,作为协会的办公场所。

王莹莹回忆,年,他们就捐出了条围巾。多年来,志愿者们亲手制成的围巾大约有1万条。

遗憾的是,由于疫情等因素,他们其实很想去当地看看那些孩子。如今,王莹莹的新年愿望就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机会亲手为孩子们戴上围巾。

采访当天,13面红色的锦旗下,整整齐齐地摆满了王莹莹从各个志愿者手中新收集到的大红围巾。

看着一摞摞打包好的围巾,王莹莹有些激动,她说,等过两天,我们就把这些围巾寄出去,“那些在远方的孩子很快就能收到这个温暖的新年礼物。”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638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